推薦:張家界導游網(wǎng) 官網(wǎng)認證微博開通 >>>
漢
高祖五年(公元前202年)廢黔中郡置武陵郡,廢慈姑縣分設零陽縣(縣治白公城,今慈利縣城關鎮(zhèn)東郊,轄今慈利、石門、津市、澧縣、臨澧等地)、充縣(含今桑植縣、永定區(qū)、武陵源區(qū)及湖北宣恩、來鳳等縣大部分地域)、孱陵縣(即今湖北公安、湖南安鄉(xiāng)地)。
新王莽始建國元年(公元9年,以下為公元紀年,行文中刪除“公元”,直述其年)更武陵郡為建平郡,轄零陽、充、孱陵等縣。
建武二十年(44)廢王莽所更建平郡,恢復武陵郡,仍轄零陽、充、孱陵等縣。
建武二十三年(47)相(向)單程起義。“武陵蠻”首領相(向)單程率眾據(jù)險,進占郡縣。光武帝劉秀遣武威將軍劉尚發(fā)南郡長沙,領武陵兵萬余人,乘船溯沅水入武溪攻打義軍。尚輕視義軍,進入險山,不曉道徑。相遂屯聚守險并率眾沿路截擊,尚軍大敗,悉為所殲。
建武二十四年(48)相(向)單程率眾攻下臨沅,光武帝遣謁者李嵩、中山太守馬成討伐,不能克。帝又遣伏波將軍馬援、中郞將馬武及耿舒、劉匡、孫永等十二郡募士及馳刑徒4萬余人征伐五溪。
建武二十五年(49)馬援、耿舒等率大軍攻打“武陵蠻”,先是軍次下雋,有兩道可入,從壺頭(桃源沅水以西、沅陵以東)路近而水險;從充則途夷而運遠。耿舒欲從充道,馬援以為棄日費糧,不如進壺頭,搤其咽喉,“充賊自破”。“以事上之,帝從援策”,遂進營壺頭。相(向)單程率義軍居高守隘,水疾,船不得上;會暑甚,士卒多疫死,援乃穿岸為室,以避炎氣。相軍每升險鼓噪,援軘曳足觀之,左右哀其壯意,莫不為之流涕。“未幾,援亦病歿于軍”。后因義軍饑困、被騙失敗,東漢置長吏控制后撤兵。
建初元年(76)武陵“澧中蠻”陳從起義,攻入零陽、作唐、孱陵數(shù)縣。四年,朝廷發(fā)荊州七郡吏士及汝南、穎川馳刑吏士5000余人,據(jù)守零陽,募“充縣善蠻”不叛者4000人攻打義軍。五年春,覃兒健請降,不允。兩軍戰(zhàn)于宏下(今沅陵縣境),義軍被打敗,覃兒健被斬首,余皆棄營走還溇中。
永元四年(92)冬,“溇中蠻”、“澧中蠻”譚戎等起義,燔燒郵亭,殺掠吏民,被武陵郡兵鎮(zhèn)壓,起義失敗。
永元七年(95)十二月,“武陵溇中蠻叛,郡兵討平之”。
元初二年(115)“澧中蠻”田山、高少等以郡縣徭役失平,懷怨恨,遂聯(lián)合充縣土民2000余人起義,攻城殺長吏。后被州郡募五里蠻六亭兵擊破,“蠻皆散降”。
元初三年(116)秋,“澧中、溇中蠻”4000人起義。又有“零陵蠻”首領陳湯、羊孫“著赤幘”、稱將軍……舉行起義,被“州郡募善蠻討平之”。
永和元年(136)武陵太守李進上書“蠻已畏服,可增租賦”,獲準施行。冬,“澧中、溇中蠻”以朝廷濫增貢賦、毀舊約,“遂殺鄉(xiāng)吏,舉種反”。
永和二年(春),“武陵蠻叛”,2萬人圍充城,8000人寇夷道(注:夷道,古縣名,西漢置,治所在今湖北宜都西北,唐貞觀中入宜都縣)。二月,帝遣武陵太守李進率軍進擊“叛蠻”,斬首數(shù)百級,事敗。“進乃簡選良吏,撫循蠻夷,郡境悉安”。
元嘉元年(151)秋,“武陵蠻”詹起義,率4000人拘執(zhí)縣令,屯結深山。“帝遣竇應明討之。筑城守御”(注:辰州明溪故以竇應明駐師得名)。
永興元年(153)帝命武陵太守應奉以恩信招撫,詹山義軍被瓦解,起義失敗。
延熹五年(162)十月,“武陵蠻叛,寇江陵南郡。”荊州刺史劉度、南郡太守李肅奔走荊南,全都隱沒山林。帝命車騎將軍馮緄率兵10萬“進擊武陵蠻夷,斬首四千余級,受降十萬余人”。
延熹六(163)秋,“武陵蠻復反,”攻占郡縣,被太守應奉率兵鎮(zhèn)壓,“大破降之”。
中平三年(186)十月,“武陵蠻”再次起義,被州郡兵鎮(zhèn)壓。
建安四年(199)二月,武陵郡充縣婦李娥,年60余,病死14天,葬于城外數(shù)里,有過往者聽到墳中有人聲。家人前往察看,果聞其聲,挖出救活生還。